人物
时段
朝代
“刘汝进” 相关资源
诗文库 正文
颜鲁公祠堂淳祐三年六月 宋 · 王遂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九五三、《景定建康志》卷三一、弘治《句容县志》卷一○、《句容金石记》卷五 创作地点: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
淳祐二年,遂守宛陵,爱颜鲁公之为人而无能得其像者。
朋友刘汝进过虎耳山、谒其墓而得之,取南丰《祠记》而读焉,意其若临川为堂以祠者,亦足以表示一方矣。
后五年,知句容县张君矩以县图经见寄,载县东来苏乡后颜村有颜尚书冢,石龟具在。
然后知公虽死于蔡州,而踰年淮蔡削平,赠公司徒谥文忠,而庐𣏌既贬,李希烈败丧,斩首献于朝,有诏子頵、硕护丧归葬后颜,即虎耳山。
句容为邑,终唐之世,惟至德戊戌上元辛丑,以属升州
真人将作,析而二之,故其砧基犹号润州句容县。
颜尚书冢九坟十八墓,岁代流易,昭穆杂处,惟有石人石柱石版,墓地虽存,而墓志无在,莫克表识,是可谓阙典矣。
自陋巷断绝,颜含、师古咸以文名,杲卿兄弟皆著风节。
公字画遒劲,其《放生记》及《府学》《茅山碑》皆为世所贵重。
晋有卞壸台城之难,父子一门并著忠孝,虽非土人,其去之三百年,著称一郡,岂偶然者?
故莫易于慷慨杀身,莫难于从容就义,观公之志于死而不轻于死,亦足以见其处之有道矣。
夫死生大节也,出处大事也,唐之祸始于天宝,甚于贞元。
宋璟、张九龄已死,李绛、裴度未生,当是时惟郭子仪、陆贽、段秀实、李泌、阳城号为得人,而无救于唐之患,微李勉、郑叔则等救之于前,李皋恸于其后,则人心之公理绝矣。
平原失守,恨二十四郡无一忠臣,至有不识公之叹。
十七郡见推,归事肃、代,遭李辅国、元载、卢杞不悦,南丰所谓「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」者,天下一人而已。
此足以见其为烈而所以处之者未见也。
初,𣏌闻舌舐先中丞面矍然下拜,而怨已深,迨李元平奉使无状,而代之行,是一死也。
而但敕子弟奉家庙,抚诸孤,四将强相推胁,公曰吾兄杲卿守节而死,希烈计终不为用。
拘送蔡州,自度必死,自为之志曰「此吾殡所」,是二死也。
希烈问朝廷群臣仪式,不对,积薪于廷欲焚之,公怡然笑曰「岂受汝诱胁」,此三死也。
伪使称敕从大梁来,公骂曰「逆贼耳」,此四死也。
自言吾且八十,至七十六而缢,天下望而称为鲁公,朝不必废,帛不必赐,其所以立,未易言也。
南丰犹恨其杂出神仙浮图之说,韩愈之外未必可以责人,近世名公咎其年高不能勇退,此言当为后世发,而非所以论公也。
张君曰:「此非开人心,觉天理,为令之职乎」!
所宜表其墓,求近居进士高元龟指示其处,且忻然协力而立祠于中,刻石以补墓,上别图其像,作文以侑岁时祭祀云:
唐有天下兮内政不纲,夷狄妩嫚兮藩方陆梁。
平原不动兮卒灭范阳,淮蔡勃奚兮诸镇丧亡。
陋巷有孙兮甚贤且良,志存王室兮一饭敢忘?
使行宣慰兮其谋不臧,喂之贼手兮肆毒虎狼。
余生在廷兮余死在床,忠肝义胆兮其未可量。
惟升有县兮山高水长,虎耳名山兮来苏其乡,卞壸忠孝兮臣子有光,两县一州兮百世齐
从容赴义兮厉以自强,畏怯观望兮敢有伏藏。
镵石为龟兮祠之于旁,蘩以荐兮春秋烝尝。
遂初读《句容志》,见其载颜尚书冢在来苏乡后颜村,及颜运使牒府归回苗税,重建祠堂,深为鲁国公痛之。
及读本传、新旧史皆不载,独门客因亮行状言归葬万年县凤栖原,而令狐峘撰公志在万年县旧原。
忠臣义士志无不在,而地陷中原,益可痛悼矣。
明年六月中伏日华文阁直学士中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、德安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、赐紫金鱼袋王遂记并书。
五贤堂 宋 · 王遂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九五二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七三二六、嘉庆《宁国府志》卷二一
二仙堂者,祠齐尚书郎谢公朓、唐供奉翰林李公白也
五贤堂者,增宣州观察使颜公真卿、太子宾客白公居易、吏部侍郎韩公愈也。
祠事二仙而增三贤为五者,所以追仰高风,景行先哲,非徒设也。
由吴晋以至于齐,东南人物何止一谢公哉,自梁隋以至于唐,亦非独四贤也。
谢公住青山而守宣城,观其「天际识归舟」之句,非食烟火者所能及。
而李公乘舟采石,读「惟有敬亭山」之句,亦非谪仙人所不能道。
陈公卓诵其诗,名之二仙,而吴公潜刻碑以纪其事。
夫仙非人力所能至也,耿介绝俗之标、潇洒出尘之姿,有非言语之所能形容。
而文以贯道,夫岂偓佺乔松所能尽?
谢公仕非其时,卒死非辜,李公不及陪开元之盛,避地姑孰,非贪生者。
然唐自平隋,罢去升州,置浙西观察使宛陵,而颜公以刚直之节往莅之,忠烈名存,百岁不泯。
白公宣州奉诏擢第,清名直节,见于讽谏,遭时贤相,不及附录会昌之盛,独有高文大册,流落外夷。
大历贞元之间,乾清坤奠,号为中兴,韩公振起八代,实就食于江水,孔孟之后一人而已。
然则五贤之祀,不于其行事而于其文,不于其仙而于其贤。
外设二楹,内取一室,青山流水,四面环绕,珠河横流,浮图对峙,信矣神明之所凭藉。
亭旧有二仙像,乃求白公平江、韩公于郡学,而颜公之像未之得,刘汝进来自金坛,因使求焉,道过牛耳山,瞿然若有惊者,问之,则颜公祠堂也。
入室瞻谒,得其像归,与梦若合,容讵知祠像之不当合一耶?
因记其事,使后来者有考云。